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2025年第39期 总第238期
发表时间:2025-11-12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

《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5年第39期 总第238期







01

 阳光报道


十年深耕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领导力——长沙华夏学校“三维·四径”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在长沙华夏学校的校园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小管家”:“午餐管理员”手持积分本认真记录用餐情况,“校园开放日”的小主持人从容引导来访家长,“情感小卫士”耐心调解同学间的小摩擦……这些稚嫩却专注的身影,是学校十年探索“三维·四径”培养模式的生动缩影。在这里,领导力不是少数人的专属光环,而是每名学生自主成长的必备能力。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三维联动 “武”出中职体育新气象


在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体育真正成为中职学生成长的“刚需”?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在中职体育领域改革创新。这所毗邻长江、浸润巴渝文化的职教院校,自2021年起深耕“四元融通·四阶递进·四链耦合”三维联动育人模式,协同开州区龙英文武学校,用4年时间构建起体教融合的“开州模式”,让体育不仅成为强健体魄的“标配”,更化作砥砺品格、赋能成长的“硬核”动力。



愿你的大学,真正成为“你”的大学


史铁生曾在《务虚笔记》中写道:“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到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而我想接着说: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的“存在”与“选择”,为它注入了意义。



02

 师生成长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三种态度


从困惑误解走向拥抱人工智能

ChatGPT、 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横空出世、惊艳亮相,标志着人类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已不是未来,而是可以触摸的真实现在。数字转型或数智转型、“人工智能+”、玩转人工智能、训练自己的智能体等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和当代教师的“必杀技”。当下教育已切实地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极大冲击和强烈期待,然而很多教育人还存在诸多困惑和误解,需要一一厘清和祛魅,以更好地借助人工智能来赋能教育。



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之道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教育数字化是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驱动力之一,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行动者,其数字素养的培育不仅关系到教学效能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全民数字素养的整体发展水平。高水平的教师数字素养内涵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学校又该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让学生愿记、会记、善记笔记


小学是学生综合素养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提升学生课堂笔记质量呢?

精准把握内容,引导学生愿记

首先,明确笔记记什么。教师讲课的重点、易错点和要点,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应记录相应内容,使笔记更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记录教师的板书或呈现单元人文主题的语文要素,或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等。



看见每一个学生


入职初期,我承担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虽然对学情有一定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仍远超预期。初二上学期,由于距离中考尚远,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大多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然而,步入初二下学期后,随着中考临近,教学重心的调整让我和学生都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适应期——学生呈现出两极分化,体能基础较好的学生进步显著,体能较弱的学生却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逐渐丧失信心。更令我担忧的是,青春期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跑步等项目中,速度较快的学生有时会嘲笑落后同学,这不仅会令后者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体育成绩下滑。面对这一情况,我意识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重燃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03

思政园地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用脚步丈量“大写的思政课”


“咔嚓,咔嚓……”8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山东师大附小”)学生董缘溪(化名)正在济南濯缨泉畔一丝不苟地拍摄着泉水的喷涌,不停地蹲下、站起,变换角度仔细记录着自己观察到的泉水喷涌、泉水流动等细节,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衣服后背湿了一大块。仔细记录后,董缘溪快步来到同学中间,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场景。



拔尖创新人才的模样


自从《巴山秉烛》专栏2024年3月开启以来,一直在谋划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写一个专题,一直在琢磨这个专题的起承转合。2025年春节前夕,梁文锋在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言,阐述他对创新的思考,DeepSeek拔地而起,忽然间就有了强烈的写作冲动!



“大思政课”的精准发力点


思政课是一门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课堂”。而成其“大”,显其实效,却要紧贴学生生活的实处、小处和心灵深处。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大思政课”宜从以下几方面精准发力。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以善美教育为根 回归教育本真


多年来,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渝中职教中心”)坚持“德美合和”的办学核心理念,挖掘美育要素,积极开展“五美三阶、四域四步、三师协同”的善美教育改革与实践,推动审美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04

 教育创新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四融四引”雅慧党建行动促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以下简称“重庆凤中”)紧扣“如山如鼎,且听凤鸣”主题,创新实施“四融四引”雅慧党建行动。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活动,不断丰富党建内涵,以党建促发展、强管理、炼队伍,将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多层次深化、全方位推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实现文化育人、行动塑人的目标,努力培育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过硬本领的时代新人。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 多措并举 构建“和畅德育”管理体系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以下简称“六合学校”)通过搭建多元沟通平台、整合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专属课程体系、开展多样实践活动以及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举措,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和畅德育”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科学的德育实践,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田,实现了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5年第39期

我们下期见



编   辑|张爱静

审   稿|张堡盛

终   审|闫   丽







 
上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2025年第38期 总第237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