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5年第8期 总第207期
发表时间:2025-03-19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

《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5年第8期 总第207期







01

 阳光报道


江苏省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 “力匠”课程点亮劳动教育璀璨之光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弱化与异化问题,江苏省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将“大国工匠”精神、中华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融入劳动教育实践,利用课后服务平台,探索匠心传承、致力于学、精准臻美、乐行创新的“力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精心打造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力匠村”,通过基地建设与课程实施,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具有爱国之魂、智慧之脑、精益之心、创造之手的新时代儿童。



山东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落实立德树人 打造思政育人有机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思政育人工作主线,打造思政育人有机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02

 师生成长 


如何为高中生提供情绪价值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情绪需求。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和人生转折期的高中生,他们正面临学习、社交等压力,情绪和心态可能都不够稳定,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亟需老师的引导与支持。因此,高中班主任除了要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还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抓住契机为学生提供情绪价值,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内驱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的意义


“乡村”二字,颇有诗意,而乡村教育对我来说,亦交织着在天地之间育人的浪漫。

第一次来学校,出了县城,穿过城郊宽敞平坦的县道,拐进曲折的乡道,车窗外的景色从簇拥的楼群逐渐跳接到街铺老旧的小镇,再过渡到坦荡的田野和抱团的村落。虽然早已做过心理建设,但带队老师的车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闪进一条狭窄的无名道路,又小心翼翼地通过刚好够一辆车经过的小桥,在距校门口10米不到的地方停下的时候,我的心仿佛经过了祖国地势三级阶梯从西往东的连续下落。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十三小学 心育活动呵护师生心理健康


育人先育心。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十三小学开展了“三位一体,为心护航”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多样途径护“心”;以教师为载体,夯实“育心”活动;以家长为基础体,筑牢“育心”防线。



03

思政园地


“小情境,大思政”,让红色传承更入“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以下简称“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秉承百年名校南师附中优良办学传统,坚持铸魂育人,做学生“拔节孕穗”期的浇灌者,积极推动师生共同发展。建校10余年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以“议题·情境·体验”为研究主题成功申报江苏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示范中心。在此基础上,学校凝练出从“小情境”到“议题·情境·体验”再到“大思政”的思政育人模式,2022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思政特色学校,形成了有特色、有成效的思政育人新样态。



春暖花开的荣成德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既是荣成大地扑面而来的瑰丽画卷,又是荣成德育生动形象的真实写照。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美德建设和信用建设是荣成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也是荣成教育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以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创新德育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构建“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网络教育为补充、心理教育为支撑”的全环境育人新格局,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区。



重庆市着力打造“实而美”“实而精”思政课品牌 “行走红岩”润青心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熟悉的歌乐山,歌乐山是红岩精神的摇篮……”在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广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正在这里上一节“行走红岩”思政课。

近年来,重庆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红岩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了一批“实而美”“实而精”的思政课品牌,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



04

 教育创新 


教育路上的长跑者


有人说,一个人有自己的爱好是幸运的事情。如果能将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那是最大的幸福。而我,就是那个幸福之人——实现了9岁时就有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93年至今,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一路奔跑,只为回报老师对我的厚望:这女娃,做老师会是个好老师。   



数智赋能“五金”新基建 提升职教改革含金量


当前,我国正朝着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职业教育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龙职中”)在强国建设中展现职教担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五金”建设答好“强国建设,学校何为”的时代命题。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5年第8期

我们下期见


编   辑|张爱静

审   稿|张堡盛

终   审|闫   丽















 
上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5年第7期 总第206期
下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5年第9期 总第208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